- 2025
- 2024
- 2023
- 2022
- 2021
- 2020
- 2019
- Jan
- Feb
萊斯物業獲業主委託放售荃灣海盛路11號ONE MIDTOWN高層單位,該單位建築面積約7895呎,意向價為4579萬放售,平均呎租約5800元,市場呎租20元,回報率4厘。
高層單位為多房寫字樓裝修,高樓底為13呎2吋,多窗開揚全海景,中央冷氣,設有會議室。ONE MIDTOWN為酒店式雲石大堂,優質管理,並設有8部客用升降機,11部貨用升降機,1部其他電梯及停車場,車位充裕。交通四通八達,近荃灣西鐵站,免費接駁巴士往荃灣港鐵站。
萊斯物業高級客戶董事姚敏思表示,近年葵荃區有不少發展中項目,荃灣區有多幢工廈進行翻新,新型工貿湧現,市場對區內工廈需求有增無減,加上荃灣區交通配套完善,帶動整區工廈買賣市場日漸升溫,相信該區工廈有價有市,展望買賣市場交投持續增長。
來源:信報
本港於疫情後已通關兩年,經濟復甦步伐仍然緩慢,零售業環境不似預期。去年4大核心購物區的舖位整體租賃成交量,合共只錄得約985宗,跌穿一千宗水平,為過去數年最低,按年下跌約24.6%,成交金額跌幅更高逾40%,期間以尖沙咀表現最差強人意。市場人士指出,2023年零售市場租務交投急促上升,惟內地客消費模式改變,熱潮冷卻下,去年成交大減,不過隨着股市及樓市向好,今年舖市仍然樂觀。
據代理行提供的最新數據,2024年中環、銅鑼灣、尖沙咀及旺角4大核心區商舖租賃成交量較2023年大幅減少約322宗;涉及金額按年更低出逾8,976萬元,下挫約40.3%。
事實上,2024年4大核心區整體舖位成交量都比未通關前還差;2022年錄得約1,099宗租賃個案,涉及租金總額逾1.93億元,去年交投量及成交金額,均低出約10.4%及約31.1%。若比較2021年數字,成交量及涉額更較當時低出約34.2%及約34.7%。
另外,以分區交投作分析,去年各核心區舖位租務成交都向下,當中交投量佔最多的旺角錄得約367宗,按年減少約20.7%;其次是尖沙咀錄約241宗,惟較2023年跌幅高達42.6%,挫幅為各區最大。銅鑼灣及中環分別有約180宗與約197宗,按年減少約17.1%及約4.8%。
而大部分核心區舖市表現都差過通關前,其中以銅鑼灣跌幅最顯著;去年該區商舖租賃成交量較2022年及2021年分別下挫約28.6%與約49.4%。
若以成交金額分析,尖沙咀是表現最差地區;去年商舖租賃金額涉逾3,521萬元,按年大幅減少約57.3%。其次為中環,成交金額逾2,507萬元,較2023年也顯著下跌約35.5%。
另方面,2025年1月核心區舖位市況也是多年以來同期最靜,相信是與月內農曆新年假期有關。上月4大核心區租賃交投量約51宗,較去年同月跌約46.9%;而過去2021至2023年同期,交投量分別為約105宗、約102宗及約73宗。上月核心區舖位租市成交金額逾611.5萬元,較去年同期逾1,332萬元大跌約54.1%。
中原(工商舖)董事總經理潘志明表示,去年舖位租賃市場比預期為差,原因是氣氛不理想,市場有不少商戶結業的消息,影響商戶租舖意欲。
潘指出,2023年時,市場憧憬經濟將會向好,尤其睇好旅遊旺區的尖沙咀,故該區租賃市場爆升,第三季及第四季整體市場氣氛最熾熱。不過,內地旅客消費模式改變,偏向低消費,高租值舖位較難租出,加上可供租用舖位未有增加,令去年租務成交相對下大減。
事實上,北上消費除了影響到本港餐飲娛樂行業外,亦開始蔓延到日常消費,以至美容、醫療及體檢等,生意風險大,加上裝修成本不菲,都令經營環境困難。
不過,他指出,內地餐飲品牌在港開舖熱潮持續,加上其他類別商戶開舖,如食品、超級市場及證券行,將支持本港舖位租務市場;同時,本港經濟及內地復甦步伐不錯,加上內地民企獲政府支持,增加資金流轉,料帶動消費意欲上升。近期本港股市走勢向好,新盤交投不俗,反映資金入市趨正常化,都對本港餐飲及娛樂行業有幫助。
預期上半年市況整固
他對今年本港舖市審慎樂觀,現時首要是消化市場上的「吉舖」,舖位租金水平應設定在商戶可負擔水平,而上半年屬舖市整固期,料租金未來有機會回升。
來源:Money18
資深投資者林子峰透過代理放售旗下新蒲崗工廈地盤,市值料約3億港元,較逾3年前購入價低約13%。世邦魏理仕代理出售該幅位於六合街3號的工廈地盤;物業將以公開邀約形式出售,意向書截止日期為2025年3月31日。
上述地盤面積約5,700方呎,根據地契屬工業或倉庫用途;受惠於工廈活化政策中放寬工廈物業地積比率的措施,地盤的地積比率已獲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放寬20%,令地積比由12倍提升至14.4倍,最高可建建築面積達約82,080方呎。項目目前已完成地基工程,亦獲屋宇署批准興建為一幢22層高的新型工業大廈。新買家購入後可隨即依據圖則開展工程,或申請補地價更改土地用途作商業或酒店發展,可塑性高。
世邦魏理仕香港資本市場部副董事黃鴻洸表示,新蒲崗鄰近鑽石山及啟德發展區,周邊基建及配套如啟鑽商場、Airside,以及啟德體育園等相繼落成,令區內成功集合民生及商業多項元素,刺激區內商戶組合近年來急速轉型,更多特色小店食肆進駐區內。縱觀整個東九龍物業市場,資金近年亦明顯流入該區,如基金夥拍本地發展商以20億元於2022年購入九龍貝爾特酒店,其後轉型作學生宿舍營運,而去年亦有外資財團以9.87億港元購入六合街兩幢全幢物業,可見資金洞悉區內投資潛力。」
黃續稱,六合街3號左右毗鄰的兩幢工廈物業尚未用盡地積比率,故此具收購合併潛力,地盤面積可進一步擴大至逾16,000方呎,同時令地盤直接面向大有街一線街道,進一步提升物業重建價值。
資料顯示,林子峰於2021年以約3.45億元購入上述地盤上蓋原有的大有大廈,其後拆卸,依此計算,項目現市值低約4,500萬元。
來源:Money18
新鴻基地產(00016)旺角洗衣街大型綜合商業項目,於去年12月獲屋宇署批出建築圖則,可建為一幢樓高56層的商業大廈,以及1座4層高商廈連政府設施,另設3層平台及6層地庫,總樓面約1,510,570方呎。
資料顯示,上述地盤前身為水務署大樓及食物環境衞生署辦公室,建築物早於1950年落成,其後拆卸並改劃商業用途推出招標,最終由新地於2023年3月以47.29億元投得。
此外,樂風集團旗下尖沙咀漢口道31至37號項目,亦獲准於3層平台以上,興建一幢23層高酒店,樓面面積約113,919方呎。
來源:Money18
市場再有投資者蝕讓放售,世邦魏理仕指,由投資者林子峰持有的新蒲崗六合街3號工廈地盤,以公開邀約形式出售,截止日期為3月31日。據悉,物業現時市值約3億元,較林子峰2021年購入價約3.45億元低約4500萬元或13%。
上述物業佔地約5,700方呎,目前已完成拆樓及地基工程,根據地契屬工業或倉庫用途。世邦魏理仕香港資本市場部副董事黃鴻洸表示,地盤之地積比率已獲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放寬20%,令地積比由12倍提升至14.4倍,最高可建建築面積達約82,080方呎。若以市值約3億元計,每方呎樓面地價約3655元。
項目已獲屋宇署批准興建為一幢22層高的現代工業大廈,新買家購入後可隨即依據圖則開展工程,或申請補地價更改土地用途作商業或酒店發展。
來源:明報
屋宇署最新公布,該署去年12月份共批出14份建築圖則,包括3項住宅及商住發展、4項商業發展等,當中最大規模,為新地(0016)於2023年3月以47.29億元、每方呎樓面地價3103元投得的旺角洗衣街與亞皆老街交界商業用地,項目最新獲批建1座56層高及1座4層高商業大廈連政府設施(全在3層基座及6層地庫之上),總樓面達151萬方呎。
另外,樂風集團旗下尖沙嘴漢口道31至37號,則獲批建1幢23層高(在1層基座之上)酒店,涉及約11.3萬方呎樓面。住宅項目方面,嘉里(0683)2023年以14.388億元奪得的荃灣寶豐路住宅地,則獲批建4幢21至23層高住宅(在4層平台之上),總樓面約33.1萬方呎。
來源:明報
美聯工商表示,青衣偉力工業中心A座低層單位,建築總面積約6988方呎,業主意向售價約2795萬元,呎價約4000元。
該行指出,單位間隔靈活,實用性高,外望部分海景,擁有特高樓底約15呎9吋,樓面負重約300磅,業主目前自用中,現為貨倉裝修。
大廈設1部載客升降機及4部載貨升降機,可容許40呎貨櫃上落貨。
來源:信報
美聯商業表示,銅鑼灣商廈HEALTH AURA低層全層,建築面積約1947方呎,業主意向售價約2812萬元,呎價1.45萬元;意向租金為每月11.7萬元,呎租約60元。
該行指出,是次物業四正實用,設分體式冷氣機,外望城市景,可租可售。HEALTH AURA是區內全新醫療大廈,提供專業環境及完善的配套設施,是次放租樓層承重量為3kPa,滿足醫療及美容相關用戶需求。
來源:信報
利嘉閣(工商舖)地產商業部/商舖部及投資部表示,尖沙咀堪富利士道8A至8K號嘉芬大廈地下R號舖位,建築面積約280方呎,意向價約2100萬元,呎價約7.5萬元,以交吉形式出售。
該行指出,舖位徒步至港鐵尖沙咀只需1分鐘。物業毗鄰一幢全新商廈亦快將竣工,相信屆時可帶動附近一帶人流更加旺盛,是次放售物業地點優越,售價亦相當吸引。
來源:信報
隨着人口老化,安老院舍需求大增,有安老院舍營運商趁工商舖市場淡靜,購入物業擬作安老院舍用途。資料顯示,由商舖資深投資者楊渭生或相關人士持有、位於堅尼地城卑路乍街124號聯基新樓地下及1樓A室,本月中以4998萬元易手,商舖面積約1.1萬方呎,呎價約4544元。據悉,商舖連租約售出,月租約36萬元,即買家可享租金回報約8.6厘。
登記買家為安老院舍營運商嘉濤護老院高層,包括魏仕成及魏曉玲,外界料購入作營運安老院舍用途。資料顯示,原業主2011年以4780萬元購入,持貨14年,帳面獲利218萬元或4.6%。
來源:明報